论文名称 |
发表时间 |
论文摘要 |
论文浏览 |
发表刊物 |
是否核心期刊 |
陈彤云防治损容性皮肤病学术思想特色 |
2009-12-01 |
陈彤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著名中医皮外科的专家。她深得其父陈树人和公公哈锐川、丈夫哈玉民等中医名家的真传,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哈家在中医皮外科领域的丰富经验.对外科疮疡和各种皮肤病的治疗颇具效验,并逐步形成自己独到的以中医整体观为基础、突出辨证论治思路,重视外病内治的治疗损容性皮肤病的临床特色。认为火热之邪是颜面炎症性皮肤病的主要致病邪气,损容性皮肤病者多有气滞血瘀,提出“无瘀不斑”的中医病机学流。临证治疗颜面炎症性皮肤病,多以清热解毒为主;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则以疏肝补肾、健脾益气为主,辅以行气活血化瘀之法;并注重对。肾、脾二脏的调护。在皮肤病的预防上强调精神内守、劳逸有度和科学营养。 |
|
北京中医药 |
是 |
陈彤云治疗痤疮临床药证研究 |
2010-05-01 |
目的以药证为纲领,以陈彤云教授理论精髓为依据,发掘其治疗痤疮的辨证用药规律。方法把中医理论思维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以陈彤云教授治疗痤疮的207个原始处方作为分析对象,制作数据库并使用统计软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结果其处方药证规律:在以法统方的基础上,根据痤疮辨证基本证型及药物统计结果 ,分析出常用基础方1个。遣方用药中涉及88味药物,根据出现频次总结了14味最为常用药物。207张处方中药物按其功能分类,以清热药居首位,活血调经药、补阴药和理气药使用次之。按性味归经进行分析,苦味药、甘味药、寒凉药、辛味药相加占总体的74%,入肺、胃、肝经的药物占总体的55%。结论治疗痤疮当以清热解毒燥湿、活血化瘀并举,同时养阴理气;痤疮病位在于肝、胃、肺三经。 |
|
北京中医药 |
是 |
陈彤云治疗损容性皮肤病医案4则 |
2009-09-01 |
|
|
北京中医药 |
是 |
酒渣鼻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
|
|
|
|
否 |
陈彤云治疗皮肤淀粉样变验案1例 |
2010-12-01 |
|
|
北京中医药 |
是 |
陈彤云教授治疗黄褐斑临床经验 |
2009-01-01 |
|
|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暨第五次全国中青年学术会议 |
否 |
陈彤云教授成才之路研究报告 |
|
|
|
2011年京津冀地区皮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
否 |
陈彤云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 |
|
|
|
2011年京津冀地区皮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
否 |
陈彤云老师巧用茵陈蒿汤配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湿热感毒型痤疮经验介绍 |
|
|
|
2011年京津冀地区皮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
否 |
陈彤云治疗痤疮的临证经验总结 |
|
|
|
|
否 |
陈彤云教授治疗神经性皮炎经验 |
|
|
|
2011年京津冀地区皮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
否 |
健脾润肤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临床观察 |
2010-09-01 |
目的探讨经验方健脾润肤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经验方健脾润肠汤联合外用甘草油;对照组内服氯雷他定,并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进行综合疗效判定,以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法(EASI)观察湿疹体征,并以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观察瘙痒程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57.1%,对照组愈显率32.5%,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EASI积分﹑VAS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润肠汤联合外用甘草油治疗特应性皮炎脾虚血燥证疗效优于内服氯雷他定联合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 |
|
北京中医药 |
是 |
陈彤云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 |
2009-01-01 |
文章从黄褐斑的发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论述,重点介绍了陈彤云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陈彤云认为黄褐斑与肝、脾、肾三脏的调节密切相关,进一步总结出治疗黄褐斑临床按脏腑辨证分为5型:肝郁气滞证、脾失统摄证、脾失健运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等,并各附临床验案一例用以分析总结陈彤云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用药特点。 |
|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否 |